中药材质量检测涵盖五大核心模块: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甲苯法/烘干法)、总灰分(马弗炉灼烧法)、酸不溶性灰分(盐酸处理法)、浸出物(水/醇提取物测定)
微生物限度:需氧菌总数(平板计数法)、霉菌酵母菌总数(沙氏培养基法)、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检测
农药残留:有机氯类(六六六/DDT)、有机磷类(敌敌畏/乐果)、拟除虫菊酯类(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326项农残筛查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铅(石墨炉原子吸收法)、镉(原子荧光法)、砷(氢化物发生法)、汞(冷原子吸收法)及铜铁锌微量元素测定
有效成分分析:黄酮类(紫外分光光度法)、生物碱(酸碱滴定法)、皂苷类(比色法)及挥发性成分(GC-MS联用)定量分析
检测对象覆盖《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录的616种中药材及其制品:
药材类别:根茎类(人参/黄芪)、果实种子类(枸杞/五味子)、全草类(薄荷/鱼腥草)、动物类(地龙/全蝎)及矿物类(朱砂/石膏)
产品形态:原药材(统货/选货)、饮片(切制/炮制品)、粉末(超微粉/普通粉)及提取物(浸膏/油状物)
产地溯源:道地药材地理标志认证(川贝母/怀山药)、GAP种植基地样品及进口药材(乳香/没药)合规性验证
加工环节:采收期判定(有效成分积累曲线)、干燥工艺评估(晒干/烘干对比)及贮藏条件监控(温湿度对成分稳定性影响)
色谱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适用于生物碱、黄酮类等非挥发性成分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用于挥发性油分及农药多残留同步检测
薄层色谱法(TLC):快速鉴别药材真伪及掺杂情况
光谱技术: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总皂苷、多糖等大类成分含量测定
红外光谱法:药材指纹图谱比对及掺伪识别
原子吸收光谱法:重金属元素痕量分析
分子生物学技术:
DNA条形码技术:基于ITS2序列的基源物种鉴定
实时荧光PCR:动物源性成分特异性检测
传统鉴别方法:
显微鉴别:淀粉粒、导管类型等显微特征观察
性状鉴别:形状、色泽、断面特征等感官指标判定
分离分析系统:
Agilent 1260 Infinity II HPLC系统:配备DAD检测器及ChemStation工作站
Thermo Scientific TSQ 9000三重四极杆GC-MS系统:NIST数据库支持化合物鉴定
元素分析设备:
PerkinElmer PinAAcle 900T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石墨炉双模式切换
岛津AA-6880原子荧光光度计:汞砷硒等元素专用分析平台
快速筛查装置:
CEM MARS6微波消解仪:样品前处理系统支持多种基质消解
Milestone ETHOS UP智能微波萃取仪:农残检测专用提取设备
辅助设备群组:
Sartorius CPA225D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精密称量保障数据准确性
Memmert恒温恒湿箱:加速稳定性试验环境模拟装置
Leica DM3000正置生物显微镜:配备图像分析系统的显微鉴别平台
沟通检测需求:为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我们会仔细审核申请内容,与客户深入交流,精准识别样品类型、明确测试要求,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确保无遗漏。
签订协议:根据沟通确定的检测需求及商定的服务细节,为客户定制包含委托书及保密协议的个性化协议。后续检测严格依协议执行。
样品前处理:收到样品后,开展样品预处理、制样及标准溶液制备等前处理工作。凭借先进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科学严谨对待每个细节,保证前处理规范准确。
试验测试:此为检测核心环节。运用规范实验测试方法精确检测每个样品,实验设计与操作均遵循科学标准,保障测试结果准确且可重复。
出具报告:测试结束立即生成详尽检测报告,经严格审核确保结果可靠准确,审核通过后交付客户。
我们秉持严谨踏实的态度,提供高品质、专业化检测服务。服务全程可追溯,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保障客户满意度与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