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致病菌检测体系包含三大类12项核心指标:
肠道致病菌:沙门氏菌(Salmonellaspp.)、志贺氏菌(Shigellaspp.)、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E.coli)
毒素产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
特殊环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克罗诺杆菌属(Cronobacterspp.)
限量标准依据食品类别实施差异化管控:即食食品中沙门氏菌不得检出(n=5,c=0,m=0),婴幼儿配方食品克罗诺杆菌需满足三级采样方案(n=10,c=0,m=0)。
检测对象覆盖8大食品类别及其生产流通全链条:
肉制品类:生鲜畜禽肉、调理肉制品、发酵肉制品等
乳制品类:巴氏杀菌乳、发酵乳、乳粉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乳粉
水产类:即食藻类制品、生食水产品、盐渍水产品
谷物类: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焙烤食品原料粉体
蛋制品类:液蛋产品、蛋黄酱等含蛋复合调味料
特殊膳食类:医用肠内营养剂、运动营养补充剂
即食果蔬类:鲜切果蔬、预制沙拉及鲜榨果蔬汁
餐饮具类:复用餐饮具表面微生物残留量监测
现行标准方法体系包含三级验证程序:
传统培养法
前处理:无菌均质(拍击式均质器4000r/min2min)
增菌培养:采用BPW缓冲蛋白胨水(37℃1℃,18h2h)
选择性分离:XLD琼脂平板划线培养(沙门氏菌)或Baird-Parker琼脂(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化鉴定:API20E测试条配合氧化酶试验、TSI三糖铁试验等辅助试验
分子生物学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针对invA基因(沙门氏菌)、nuc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用于食源性疾病暴发时的病原体溯源分析
基因芯片技术:可同步检测16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毒力基因表达谱
免疫学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肠毒素(SEA-SEE)含量下限可达0.5ng/mL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对单增李斯特氏菌富集效率>90%
侧向流层析试纸条:实现现场快速初筛(15min出结果)
标准化实验室需配置四类关键设备系统:
微生物培养系统
全自动微生物定量接种仪(精度1μL)
程序控温摇床培养箱(温度波动度≤0.5℃)
厌氧培养工作站(氧浓度监测精度0.1%)
分子检测系统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支持五通道同步检测)
全自动核酸提取工作站(通量≥96样本/批次)
数字PCR系统(绝对定量精度达拷贝数级别)
显微观察系统
相差荧光显微镜(1000油镜分辨率)配备CCD成像系统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Z轴分辨率≤0.35μm)用于生物膜观测
生物安全系统
A2型生物安全柜(风速≥0.5m/s,HEPA过滤效率99.999%)
高压灭菌器(灭菌温度121℃1℃,压力维持15psi)
智能型菌种保藏管理系统(-86℃超低温冰箱2℃稳定性)
沟通检测需求:为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我们会仔细审核申请内容,与客户深入交流,精准识别样品类型、明确测试要求,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确保无遗漏。
签订协议:根据沟通确定的检测需求及商定的服务细节,为客户定制包含委托书及保密协议的个性化协议。后续检测严格依协议执行。
样品前处理:收到样品后,开展样品预处理、制样及标准溶液制备等前处理工作。凭借先进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科学严谨对待每个细节,保证前处理规范准确。
试验测试:此为检测核心环节。运用规范实验测试方法精确检测每个样品,实验设计与操作均遵循科学标准,保障测试结果准确且可重复。
出具报告:测试结束立即生成详尽检测报告,经严格审核确保结果可靠准确,审核通过后交付客户。
我们秉持严谨踏实的态度,提供高品质、专业化检测服务。服务全程可追溯,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保障客户满意度与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