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乳安全性检测体系包含五大核心模块: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重金属残留量、农药残留限量及食品添加剂合规性。
微生物安全:菌落总数(cfu/g)、大肠菌群(MPN/g)、霉菌与酵母菌计数、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筛查构成基础生物安全屏障。
理化特性:pH值范围(3.8-4.6)、可溶性固形物(≥8%)、蛋白质含量(≥1.2g/100mL)、脂肪氧化值(≤0.15g/100g)等关键指标反映产品稳定性。
污染物控制:铅(≤0.05mg/kg)、镉(≤0.01mg/kg)、砷(≤0.1mg/kg)三类重金属实施严格限量管控。
农残筛查:有机磷类(敌敌畏/乐果)、拟除虫菊酯类(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48种常见农药执行GB 2763最新限量标准。
添加剂验证: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甜味剂(糖精钠/阿斯巴甜)、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等14类添加剂进行合规性确认。
本检测方案覆盖绿豆乳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节点:
产品形态:瓶装/盒装/袋装等不同包装形式;原味/调味型产品;常温/冷藏储存产品。
原料溯源:有机绿豆与非有机原料分类检测;转基因成分筛查;原料豆霉变率(≤2%)与杂质含量(≤0.5%)控制。
加工过程:传统发酵工艺与现代灭菌工艺对比验证;巴氏杀菌(72℃/15s)与UHT处理(135℃/4s)效果评估。
生产环节:原料验收→浸泡液微生物→发酵菌种纯度→灌装车间洁净度→成品留样复测。
流通环节:仓储温湿度监控(4-25℃);运输振动测试(振幅≤2mm);货架期稳定性验证(常温180天)。
依据现行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建立三级方法体系:
• 致病菌筛查:显色培养基结合PCR确证法
• 重金属检测: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灰化温度600℃)
• LC-MS/MS测定拟除虫菊酯类物质
• 稳定剂通过分子排阻色谱验证分子量分布
实验室配置四级生物安全防护设备与精密分析系统:
• 恒温培养箱组(精度±0.5℃)
• 微波消解系统(40位高通量处理)
• 离子色谱系统(Thermo Scientific Dionex ICS-6000)
• 高速冷冻离心机(最大RCF 30000×g)
沟通检测需求:为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我们会仔细审核申请内容,与客户深入交流,精准识别样品类型、明确测试要求,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确保无遗漏。
签订协议:根据沟通确定的检测需求及商定的服务细节,为客户定制包含委托书及保密协议的个性化协议。后续检测严格依协议执行。
样品前处理:收到样品后,开展样品预处理、制样及标准溶液制备等前处理工作。凭借先进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科学严谨对待每个细节,保证前处理规范准确。
试验测试:此为检测核心环节。运用规范实验测试方法精确检测每个样品,实验设计与操作均遵循科学标准,保障测试结果准确且可重复。
出具报告:测试结束立即生成详尽检测报告,经严格审核确保结果可靠准确,审核通过后交付客户。
我们秉持严谨踏实的态度,提供高品质、专业化检测服务。服务全程可追溯,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保障客户满意度与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