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采用近红外光干涉技术获取视网膜横断面图像,检测参数包括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正常范围200-300μm)、黄斑中心凹厚度(正常≤250μm)、裂孔闭合率(完全闭合≥90%为有效)。
眼底照相:通过高分辨率数字相机采集视网膜图像,检测参数涉及视网膜血管走行(无异常迂曲/新生血管)、裂孔位置(周边部≤赤道部)、增殖膜范围(面积占比<5%)。
眼压测量:使用压平式或非接触式眼压计测定,检测参数包括眼压平均值(10-21mmHg)、24小时波动范围(≤5mmHg)、单眼差值(≤3mmHg)。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高频超声成像眼前段结构,检测参数涵盖前房深度(正常2.5-3.0mm)、虹膜根部离断长度(<1个钟点为轻度)、睫状体脱离范围(周长缺失<180°)。
视野检查:通过自动静态视野计评估,检测参数包括视野缺损类型(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缺损深度(光敏感度下降≥10dB)、视野指数(MD绝对值<10dB)。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静脉注射荧光素后拍摄眼底血管动态图像,检测参数涉及视网膜渗漏点(无/少量点状渗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5PD)、黄斑囊样水肿(囊样暗区≥50μm)。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使用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检测参数包括细胞密度(正常2000-3000个/mm²)、六边形细胞比例(>60%为正常)、平均细胞面积(150-300μm²)。
视觉电生理检查:包括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和视网膜电图(ERG),检测参数涉及P100波潜伏期(正常<100ms)、振幅(>5μV)、ERGa波振幅(>100μV)、b波振幅(>200μV)。
泪液分泌试验:使用Schirmer试纸测量,检测参数包括基础泪液分泌量(10-15mm/5min)、反射性泪液分泌量(>15mm/5min)、泪膜破裂时间(>10秒)。
前房角镜检查:通过裂隙灯配合前房角镜观察,检测参数包括房角开放距离(AOD500≥200μm)、小梁网色素分级(0-Ⅲ级)、周边虹膜切除口通畅性(直径≥0.5mm)。
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s):检测视网膜内层功能,参数包括OPs总振幅(>150μV)、各子波振幅比值(1:1.2:1.5:1.8)。
巩膜扣带术术后:适用于视网膜裂孔位于赤道部前的病例,检测范围包括裂孔闭合情况、加压嵴位置及高度、球壁增殖反应。
玻璃体切割术(PPV)术后:针对复杂视网膜脱离或合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检测范围涉及玻璃体腔填充物(气体/硅油)状态、视网膜表面膜形成、黄斑区结构。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因视网膜裂孔导致的脱离,检测重点为裂孔定位准确性、术后裂孔复发率、视网膜下积液吸收速度。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由眼内增殖膜牵引引起,检测范围包括增殖膜厚度(<100μm为薄膜)、牵拉力量评估(通过UBM测量)、视网膜血管迂曲程度。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继发于葡萄膜炎或肿瘤等疾病,检测重点是视网膜下液性质(渗出液/漏出液)、原发病控制情况(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
高度近视相关性术后:针对眼轴>26mm的患者,检测范围包括后巩膜葡萄肿进展(高度增加>2mm)、漆裂纹出现数量、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生长情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合并DR的视网膜脱离病例,检测重点是微血管瘤数量变化、无灌注区进展、新生血管消退率。
外伤后视网膜脱离:眼挫伤或贯通伤导致,检测范围包括眼内异物存留(大小/位置)、虹膜损伤程度(离断/粘连)、白内障形成情况。
老年性黄斑变性术后:合并AMD的视网膜脱离,检测重点是黄斑裂孔闭合率、脉络膜新生血管复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萎缩范围。
儿童视网膜脱离术后:18岁以下患者,检测范围包括眼轴发育速度(年增长>0.3mm为异常)、屈光状态变化(近视加深>-1.00D/年)、斜视发生率。
硅油填充术后: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病例,检测重点是硅油乳化程度(颗粒大小>50μm)、硅油填充量(正常占玻璃体腔容积30%-50%)、白内障发展速度(核硬度分级增加≥1级)。
ISO15004-1:2013眼科设备.基本安全和必要性能.第1部分:通用要求,规定眼科检测设备的安全性能指标。
GB/TJianCe17.1-2012眼科光学器械术语第1部分:通用术语,规范视网膜脱离术后检测相关术语定义。
ISO8596:2017眼压测量方法第1部分:压平眼压计,规定Goldmann压平眼压计的操作及测量标准。
GB/T16294-2010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指导术后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流程。
ISO10993-5:2009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用于评估检测器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GB/T26397-2011眼科仪器视野计,规范自动视野计的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
ISO11979-1:2018眼科植入物人工晶体第1部分:术语和定义,明确人工晶体相关检测的术语标准。
GB/T19147-2016眼科光学相干光断层扫描仪,规定OCT设备的成像性能及测量精度要求。
ISO14971:2019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指导术后检测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GB/T30346-2013眼科仪器眼压计,规定眼压计的分类、要求及试验方法。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基于低相干光干涉原理,可提供视网膜断层图像,功能包括测量视网膜各层厚度、评估裂孔闭合状态、观察黄斑区结构变化。
眼底照相机:采用高分辨率CCD/CMOS传感器,可采集视网膜彩色图像,功能包括记录视网膜血管形态、显示裂孔位置、捕捉增殖膜细节。
Goldmann压平眼压计:通过压平角膜中央区测量眼压,功能包括精确测量眼压值(误差≤±2mmHg)、评估昼夜眼压波动、辅助青光眼术后监测。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利用50-100MHz高频超声成像,功能包括显示眼前段细微结构(如虹膜、睫状体)、测量房角开放距离、评估睫状体脱离范围。
自动静态视野计:通过计算机控制刺激点投射,功能包括绘制视野缺损图、计算视野指数(MD/PSD)、监测视野缺损进展。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仪:集成眼底相机与荧光素激发系统,功能包括拍摄视网膜血管动态图像、识别视网膜/脉络膜渗漏、评估血管屏障功能。
角膜内皮显微镜:采用裂隙灯配合显微镜系统,功能包括计数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分析细胞形态(六边形比例)、监测内皮细胞损伤程度。
视觉电生理仪:集成刺激器与信号采集系统,功能包括记录P-VEP/P100波、ERG/a/b波、OPs波,评估视网膜及视神经传导功能。
Schirmer试纸:由滤纸条制成,功能包括测量基础泪液分泌量、辅助诊断干眼症、评估术后泪液恢复情况。
前房角镜:配合裂隙灯使用的光学装置,功能包括观察前房角结构(小梁网、虹膜根部)、判断房角开放状态、辅助青光眼术后随访。
视网膜振荡电位仪:专用检测设备,功能包括记录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评估视网膜内层功能、辅助判断视网膜缺血程度。
沟通检测需求:为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我们会仔细审核申请内容,与客户深入交流,精准识别样品类型、明确测试要求,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确保无遗漏。
签订协议:根据沟通确定的检测需求及商定的服务细节,为客户定制包含委托书及保密协议的个性化协议。后续检测严格依协议执行。
样品前处理:收到样品后,开展样品预处理、制样及标准溶液制备等前处理工作。凭借先进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科学严谨对待每个细节,保证前处理规范准确。
试验测试:此为检测核心环节。运用规范实验测试方法精确检测每个样品,实验设计与操作均遵循科学标准,保障测试结果准确且可重复。
出具报告:测试结束立即生成详尽检测报告,经严格审核确保结果可靠准确,审核通过后交付客户。
我们秉持严谨踏实的态度,提供高品质、专业化检测服务。服务全程可追溯,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保障客户满意度与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