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抗菌药物抑制微生物(细菌、真菌)可见生长的最低浓度,检测范围0.0015~256μg/mL(细菌)、0.03~64μg/mL(真菌),重复性误差≤1个稀释度,每批实验设阳性(无药物)、阴性(无微生物)对照。
MIC50:统计50%受试菌株(≥30株)被抑制的最低药物浓度,计算方法采用概率单位法,置信区间95%,结果偏差≤2倍稀释度,用于评价药物对中等敏感菌株的活性。
MIC90:统计90%受试菌株(≥50株)被抑制的最低药物浓度,数据需涵盖不同来源(临床、环境、动物)菌株,反映药物对群体的抗菌效力,是药物研发的关键指标。
肉眼终点判定:通过观察肉汤浑浊度判断生长情况,无可见浑浊视为抑制,判定时间为细菌孵育16~24小时、真菌孵育48~72小时,每板由2名检验人员独立确认,减少主观误差。
仪器终点判定:使用酶标仪检测600nm波长OD值,设定阈值为阳性对照OD值的50%,读数精度±0.01OD,支持高通量检测(每小时处理≥10块96孔板),适用于规模化实验室。
抗菌药物耐药性分类:根据MIC结果结合CLSI或EUCAST折点,将菌株分为敏感(S,推荐常规剂量治疗)、中介(I,需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耐药(R,常规剂量无效)三类,折点每年更新以匹配临床疗效。
联合药敏试验(棋盘法):测定两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MIC,药物稀释倍数为2倍系列,计算部分抑制浓度指数(FICI),判断协同(FICI≤0.5,疗效增强)、相加(0.5
时间-杀菌曲线:监测0、2、4、6、8、24小时的活菌数(平板计数法),绘制杀菌曲线,判定bactericidal(≥99.9%杀菌,如β-内酰胺类)或bacteriostatic(抑制生长,如大环内酯类)作用,接种量1×10^5 CFU/mL,孵育温度35℃±1℃。
ESBL相关性MIC验证:对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革兰阴性菌,需验证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等药物的MIC值,ESBL阳性菌株MIC需满足头孢他啶≥2μg/mL或头孢噻肟≥2μg/mL,结合双纸片协同试验确认耐药机制。
质控菌株MIC验证:使用标准质控菌株(如E.coli ATCC 25922、S.aureus ATCC 29213、C.albicans ATCC 90028)进行MIC验证,结果需在CLSI规定的质控范围内(如E.coli ATCC 25922对氨苄西林的MIC质控范围为4~16μg/mL),每批实验必做以保证结果可靠性。
真菌MIC测定( broth microdilution):针对念珠菌、曲霉菌等真菌,采用RPMI 1640培养基,添加2%葡萄糖,孵育温度35℃,判定时间为48小时(念珠菌)或72小时(曲霉菌),检测范围0.03~64μg/mL(氟康唑)、0.015~8μg/mL(伏立康唑)。
临床分离菌株:来自患者血液、尿液、痰液、伤口分泌物等标本的细菌(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用于临床抗菌治疗方案选择。
食品源性微生物:食品中可能引起感染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志贺菌),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及抗菌剂 efficacy,确保食品安全。
veterinary 菌株:动物源性感染菌株(如猪链球菌、鸡大肠杆菌、牛结核分枝杆菌),用于 veterinary 抗菌药物研发及动物疾病治疗指导。
环境微生物:医院环境(如病房空气、医疗器械表面)、食品加工环境(如车间设备、包装材料)中的微生物(如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用于评价环境消毒效果及耐药菌传播风险。
抗菌药物研发:新合成抗菌药物、天然产物提取物(如植物精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MIC测定,用于筛选候选药物(MIC≤16μg/mL视为有潜力),支持临床试验申报。
生物制品:疫苗、血液制品、生物敷料中的微生物污染检测(如结核分枝杆菌、乙型肝炎病毒),确保生物制品无抗菌药物耐药菌污染。
农业抗菌剂:农用抗生素(如春雷霉素、井冈霉素)、抗菌农药的MIC测定,用于评价农业抗菌剂的效力,指导合理使用以减少耐药性产生。
化妆品微生物:化妆品中的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霉菌),用于检测化妆品的抗菌性能,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水污染物:饮用水、废水、游泳池水中的微生物(如霍乱弧菌、隐孢子虫),用于水质安全监测,防止水传播疾病(如霍乱、伤寒)。
耐药监测菌株:参与全国(如CHINET)或全球(如WHO GLASS)耐药监测网络的菌株,用于监测地区或全球抗菌药物耐药趋势(如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MIC变化),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CLSI M07-A11: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肉汤稀释法执行标准,规定了细菌MIC测定的操作步骤、质控要求及结果判定,是全球临床实验室的主流参考标准。
EUCAST E.Def 1.0: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临床折点标准,提供了常见细菌(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MIC折点,用于耐药性分类。
ISO 20776-1:2019:临床实验室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方法 第1部分:肉汤稀释法,国际标准,适用于全球临床实验室,统一了MIC测定的技术要求。
GB/T 38499-2020:抗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肉汤稀释法,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细菌和真菌MIC测定的技术细节(如培养基选择、孵育条件)。
CLSI M100-ED33: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执行标准 第33版,更新了2023年抗菌药物折点(如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及质控范围,是临床实验室的最新参考。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981: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指南,提供了全球耐药监测的统一方法(如MIC测定、数据上报),用于协调各国耐药监测工作。
ISO 10932:2010:临床实验室检测 真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 肉汤稀释法,针对真菌(如念珠菌、曲霉菌)的MIC测定标准,规定了培养基(RPMI 1640)、孵育条件(35℃,48~72小时)。
CLSI M27-A3:真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肉汤稀释法执行标准,规定了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曲霉)MIC测定的操作步骤(如接种量、药物稀释)及质控菌株(如C.albicans ATCC 90028)。
GB/T 28235-2011:医疗器械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肉汤稀释法,适用于医疗器械相关微生物(如医疗器械表面的铜绿假单胞菌)的MIC测定。
GB/T 4789.27-202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鲜乳中的抗生素残留(如青霉素、链霉素),确保鲜乳安全。
微量肉汤稀释板:预先包被系列稀释(2倍)的抗菌药物,每板含96孔或384孔,每孔容量100μL(96孔板)或50μL(384孔板),可同时检测16种药物(96孔板)或64种药物(384孔板),减少操作时间(每板加样时间≤10分钟)。
酶标仪:用于读取MIC终点的OD值,检测波长600nm,具备震荡功能(100-300rpm,震荡时间1-5分钟),读数时间≤1秒/孔,支持多板连续检测(每小时处理≥10块96孔板),适用于高通量实验室。
生物安全柜:class II型,提供无菌操作环境,风速0.38-0.51m/s,过滤效率≥99.99%(HEPA filter),具备紫外消毒功能(波长254nm,功率30W),用于微生物接种及加样操作,防止耐药菌扩散。
恒温培养箱:用于微生物孵育,温度范围20-45℃,精度±0.5℃,湿度控制60-80%,具备定时报警功能(如温度异常、时间到),可容纳多个微量板(96孔板最多可放50块),满足批量检测需求。
移液器:多通道(8通道或12通道)移液器,量程1-1000μL,精度≤±2%(100μL),具备可调节档位(如10μL、20μL、100μL),用于抗菌药物稀释及样本加样,减少加样误差(≤1%)。
菌落计数器:采用LED光源,放大倍数10-20倍,计数范围0-9999 CFU,具备自动计数功能(识别菌落直径≥0.5mm),用于时间-杀菌曲线的活菌数计数(每板计数时间≤5分钟),提高计数效率。
离心机:台式高速离心机,转速范围1000-15000rpm,最大离心力21000×g,容量1.5-50mL,具备温度控制(4-25℃),用于样本预处理(如分离血清、浓缩微生物),防止微生物失活(如结核分枝杆菌)。
超低温冰箱:温度范围-80℃±5℃,有效容积≥300L,具备断电报警、温度异常报警功能(如短信提醒),用于菌株长期保存(如质控菌株、临床分离株),确保菌株活性(保存时间≥5年)。
微生物培养箱:针对厌氧菌的MIC测定,采用厌氧培养箱,温度35℃±1℃,厌氧环境(氧气浓度≤1%),具备气体循环系统(如氮气、二氧化碳),用于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的孵育,确保MIC结果准确。
沟通检测需求:为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我们会仔细审核申请内容,与客户深入交流,精准识别样品类型、明确测试要求,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确保无遗漏。
签订协议:根据沟通确定的检测需求及商定的服务细节,为客户定制包含委托书及保密协议的个性化协议。后续检测严格依协议执行。
样品前处理:收到样品后,开展样品预处理、制样及标准溶液制备等前处理工作。凭借先进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科学严谨对待每个细节,保证前处理规范准确。
试验测试:此为检测核心环节。运用规范实验测试方法精确检测每个样品,实验设计与操作均遵循科学标准,保障测试结果准确且可重复。
出具报告:测试结束立即生成详尽检测报告,经严格审核确保结果可靠准确,审核通过后交付客户。
我们秉持严谨踏实的态度,提供高品质、专业化检测服务。服务全程可追溯,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保障客户满意度与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