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中重金属总量:测定底泥中镉、铅、铜、锌、汞、砷等重金属的总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检出限0.01mg/kg。
底泥中有机污染物含量:分析底泥中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有机氯农药(如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污染物的浓度,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出限0.1μg/kg。
生物体内重金属累积量:测定底栖动物(如河蚌、蚯蚓)、沉水植物(如苦草、金鱼藻)体内重金属的富集量,例如河蚌软体组织中铅的含量,检测精度±5%。
生物体内有机污染物累积量:分析鱼类(如鲫鱼、鲤鱼)、藻类(如小球藻、栅藻)体内有机污染物的累积水平,如鲫鱼肌肉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定量限0.5μg/kg。
底泥孔隙水污染物浓度:测定底泥孔隙水中溶解态重金属(如镉、锌)和有机污染物(如苯酚、硝基苯)的浓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溶解态铅检出限0.001mg/L。
生物浓缩系数(BCF):计算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与底泥中对应污染物浓度的比值,反映污染物的生物富集能力,计算精度±10%。
底泥氧化还原电位(ORP):测量底泥的氧化还原状态,评估重金属(如铬、汞)的迁移转化潜力,采用便携式ORP仪,测量范围-1000~+1000mV,精度±5mV。
底泥有机质含量:测定底泥中有机质的百分比,分析其对污染物吸附的影响,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误差≤2%。
生物指示物存活率:观察底栖生物(如蚯蚓、水蚤)在底泥暴露后的存活情况,评估底泥毒性,试验周期7~28天,重复次数3次,存活率计算精度±2%。
生物标志物响应:检测生物体内与污染物暴露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DNA损伤、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例如鱼类肝脏中SOD活性,测定范围10~1000U/mg蛋白,精度±8%。
底泥污染物形态分析:分析底泥中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采用连续提取法,各形态回收率≥85%。
水生植物体内污染物累积量:测定沉水植物(如狐尾藻、黑藻)体内污染物的累积量,如狐尾藻叶片中锌的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出限0.1mg/kg。
河流底泥:包括城市河流、工业河流、农业河流等不同类型河流的底泥,评估河流生态系统中污染物的累积状况及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湖泊底泥:涵盖天然湖泊、人工湖泊、水库等的底泥,分析湖泊富营养化及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累积情况,为湖泊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海洋底泥:包括近岸海域、港湾、河口等海洋环境的底泥,检测重金属(如汞、镉)、有机污染物(如PAHs)的累积,评估海洋底栖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池塘底泥:针对养殖池塘、景观池塘的底泥,检测其中的饲料残留、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累积,为池塘水质管理提供参考。
工业废水排放口底泥:工业企业废水排放口附近的底泥,分析工业污染物(如铬、苯酚、苯胺)的累积情况,判断废水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底泥:农田排水沟、灌溉渠道的底泥,检测化肥(如氮、磷)、农药(如有机磷、除草剂)等农业污染物的累积,评估农业面源污染的程度。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评估污泥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生物累积潜力,为污泥的土地利用或填埋处置提供依据。
矿区周边底泥:矿山开采区周边河流、湖泊的底泥,检测重金属(如铅、锌、砷)等矿区污染物的累积,评估矿区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污染修复工程底泥:污染修复前后的底泥,检测污染物含量及生物累积量的变化,评估修复工程的效果。
自然保护区底泥:自然保护区内的底泥,监测保护区内底泥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景观水体底泥:公园、景区景观水体的底泥,检测其中的污染物累积,保障景观水体的生态安全及游客健康。
港口航道底泥:港口、航道疏浚产生的底泥,分析污染物(如石油烃、重金属)的累积情况,为疏浚底泥的无害化处置提供依据。
GB/T14550-2003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23739-2009土壤和沉积物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17138-1997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1-1997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803-2016土壤和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HJ781-2016土壤和沉积物有机物的提取加压流体萃取法
HJ680-2013土壤和沉积物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ISO11266-1994土壤质量词汇第1部分:术语
ISO15587-1-2002水质测定水中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第1部分:筛分法和沉降法
ASTMD4374-2017土壤中可溶性盐的测定标准试验方法
ASTMD6357-2011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金属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7574-2018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标准试验方法
GB/T36197-2018土壤质量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HJ751-2015土壤和沉积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底泥及生物体内重金属元素(如铜、锌、铅)的含量,具备火焰和石墨炉两种原子化方式,火焰法检出限0.01mg/L,石墨炉法检出限0.001mg/L。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底泥中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的种类和浓度,采用电子轰击电离源(EI),质量范围10~1000amu,分辨率1000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底泥孔隙水及生物体内痕量重金属(如镉、汞)的含量,检出限0.001μg/L,线性范围7个数量级。
高效液相色谱仪:用于分析底泥中极性有机污染物(如农药、酚类)的含量,配备紫外-可见检测器(UV-Vis),检测波长190~700nm,柱温箱温度范围0~80℃。
连续提取装置:用于底泥污染物形态分析,采用分步提取法分离污染物的不同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等),具备恒温控制功能,提取效率≥85%。
超临界流体萃取仪:用于底泥中有机污染物的提取,采用二氧化碳作为萃取溶剂,萃取压力10~50MPa,温度30~80℃,提取时间30~120分钟。
孔隙水采样器:采集底泥中的孔隙水,用于测定溶解态污染物浓度,采用负压原理,采样深度0~30cm,样品体积50~100mL。
便携式氧化还原电位仪:测量底泥的氧化还原电位(ORP),评估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潜力,测量范围-1000~+1000mV,精度±5mV。
微波消解仪:用于底泥及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消解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具备多罐同时消解功能,最高温度200℃,最高压力3MPa。
电子天平:用于样品称量,精度0.0001g,最大称量200g,适用于底泥样品的精确称量及试剂配制。
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底泥中汞、砷、硒等元素的含量,采用氢化物发生法,检出限0.01μg/L,线性范围0~100μg/L。
顶空进样器:配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使用,用于底泥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如苯、甲苯)的提取,顶空瓶温度范围40~100℃,平衡时间10~60分钟。
沟通检测需求:为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我们会仔细审核申请内容,与客户深入交流,精准识别样品类型、明确测试要求,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确保无遗漏。
签订协议:根据沟通确定的检测需求及商定的服务细节,为客户定制包含委托书及保密协议的个性化协议。后续检测严格依协议执行。
样品前处理:收到样品后,开展样品预处理、制样及标准溶液制备等前处理工作。凭借先进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科学严谨对待每个细节,保证前处理规范准确。
试验测试:此为检测核心环节。运用规范实验测试方法精确检测每个样品,实验设计与操作均遵循科学标准,保障测试结果准确且可重复。
出具报告:测试结束立即生成详尽检测报告,经严格审核确保结果可靠准确,审核通过后交付客户。
我们秉持严谨踏实的态度,提供高品质、专业化检测服务。服务全程可追溯,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保障客户满意度与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