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成分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绿松石主成分(CuAl₆(PO₄)₄(OH)₈·4H₂O)含量,杂质相检出限≤0.5wt%。
密度测定:通过静水力学法测量比重范围2.60-2.90g/cm³,误差值±0.02。
折射率检测:使用折射仪测定双折射率0.040-0.050,典型值1.61-1.65。
硬度测试:莫氏硬度分级评估,天然绿松石标准值5-6级,压痕载荷500g。
红外光谱分析:检测3000-400cm⁻¹特征吸收峰,识别蜡/树脂优化处理痕迹。
紫外荧光反应:365nm长波紫外线下观察荧光特性,天然品呈惰性至弱绿光。
微量元素检测:ICP-MS定量分析铁、锌等致色元素,锌绿松石ZnO含量>15%。
孔隙率测试:水吸附法测定吸水量,优化处理品吸水率<0.5%,天然品>8%。
显微结构观察:40倍镜下检测网状铁线分布形态,线宽标准0.1-0.5mm。
热稳定性测试:300℃恒温2小时观测颜色变化,注胶品出现明显褪色。
拉曼光谱鉴定:1064nm激光检测V-OH振动峰(3470cm⁻¹),区分天然与合成品。
化学成分映射:电子探针面扫描分析铜铝磷分布均匀度,异常区>10μm判定人工处理。
天然原矿标本:未切割的矿床样本,需检测地质成因及伴生矿物特征。
裸石原料:切割未抛光料块,重点检测结构致密度与隐裂纹分布。
雕刻工艺品:复杂造型物件,需三维扫描记录铁线走向与孔隙分布。
镶嵌首饰:贵金属包镶制品,无损检测戒面/吊坠的局部处理痕迹。
注胶优化品:聚合物充填处理的商业级材料,检测渗透深度与胶体类型。
染色处理品:化学染料改色样本,检测色料在微孔中的分布浓度。
合成绿松石:实验室生长晶体,鉴别生长纹与元素配比异常。
再造绿松石:粉末压制成型品,检测粘合剂含量与颗粒结合度。
仿制材料:染色羟硅硼钙石、磷铝石等相似矿物,通过光谱特征区分。
矿脉围岩:宿主岩与绿松石过渡带,分析元素迁移规律与蚀变程度。
考古文物:历史珠宝检测,需符合非破坏性分析要求。
矿床勘探样:地质普查岩芯,批量检测成矿潜力与品级分类。
GB/T 16552-2017 珠宝玉石名称:规定绿松石基本定名规则与处理工艺标识要求。
GB/T 16553-2017 珠宝玉石鉴定:规范折射率、密度等物理参数测试方法。
ISO 18323:2015 珠宝行业术语:定义绿松石颜色分级体系与优化处理分类。
ASTM E2926-13 宝石处理检测:标准化的红外光谱测试程序。
CIBJO蓝皮书第15章:国际通用的绿松石贸易检测准则。
GIA鉴定手册:显微特征观察与合成品鉴别指南。
EN 71-3:2019 玩具安全标准:管控儿童饰品中铜元素迁移限值≤25mg/kg。
ISO 24076:2021 宝石拉曼光谱分析:建立绿松石特征峰数据库。
GB/T 36142-2018 合成宝石鉴定:人工绿松石的判定依据。
ASTM D7847-17 多孔宝石检测:优化处理绿松石的孔隙率测定方法。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识别树脂/蜡质充填物的C-H键特征吸收带(2800-3000cm⁻¹)。
激光拉曼光谱系统:无损检测晶体结构振动模式,定位V-OH键特征峰位。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量化分析致色元素(Fe²⁺/Cu²⁺)吸收谱带(600-800nm)。
X射线荧光光谱仪:快速筛查主要元素(Cu、Al、P)含量,检测限0.01wt%。
偏光显微镜:观察铁线形态及微裂隙分布,配备40-100倍物镜系统。
静水力学天平:精确测定密度值,分辨率0.001g/cm³。
光纤光谱探头:实现首饰镶嵌物的原位无损检测。
显微热台装置:观测热致变色温度点,判定注胶处理稳定性。
三维X射线断层扫描:重建内部孔隙三维模型,计算连通孔隙率。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进行微区元素面分布扫描,分辨率1μm。
沟通检测需求:为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我们会仔细审核申请内容,与客户深入交流,精准识别样品类型、明确测试要求,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确保无遗漏。
签订协议:根据沟通确定的检测需求及商定的服务细节,为客户定制包含委托书及保密协议的个性化协议。后续检测严格依协议执行。
样品前处理:收到样品后,开展样品预处理、制样及标准溶液制备等前处理工作。凭借先进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科学严谨对待每个细节,保证前处理规范准确。
试验测试:此为检测核心环节。运用规范实验测试方法精确检测每个样品,实验设计与操作均遵循科学标准,保障测试结果准确且可重复。
出具报告:测试结束立即生成详尽检测报告,经严格审核确保结果可靠准确,审核通过后交付客户。
我们秉持严谨踏实的态度,提供高品质、专业化检测服务。服务全程可追溯,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保障客户满意度与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