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机系统性能评估包含八大核心检测模块:
灵敏度测试:包含静态灵敏度(MDS)与动态灵敏度(SINAD)双维度测量
频率特性验证:覆盖载波频率偏差(5ppm)、本振相位噪声(≤-110dBc/Hz@10kHz)等参数
选择性指标:邻道抑制比(≥60dB)、镜像抑制比(≥70dB)定量分析
抗干扰能力:实施带内阻塞(5MHz)、互调干扰(三阶截止点≥+15dBm)等压力测试
解调性能:误码率(BER≤1E-6)、调制误差率(MER≥30dB)精确测量
接口特性:射频端口VSWR(≤1.5:1)、数字接口协议符合性验证
环境适应性:温度循环(-40℃~+70℃)、湿热试验(95%RH)下的性能稳定性
电磁兼容性:辐射发射(30MHz-6GHz)、静电放电(8kV接触放电)等EMC测试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以下三类设备群组:
无线电通信设备:短波接收机(1.6-30MHz)、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模块
卫星导航终端:GPS/北斗双模接收机、高动态GNSS模拟器
专用接收系统:航空二次雷达应答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辅助设备组:低噪声放大器(NF≤1.5dB)、带通滤波器(插损≤3dB)
特殊应用场景扩展至电离层探测接收站、射电天文馈源系统等科研级设备。
依据国际电信联盟ITU-RSM.332标准建立三级测试架构:
基准测试法:采用标准信号源(E8257D)与精密衰减器组合装置,通过替代法测量接收机灵敏度极限值
闭环仿真法:搭建矢量信号发生器(N5182B)与信道模拟器组合平台,复现多径衰落(ETU300ns)、多普勒频移(500Hz)等复杂传播环境
实时监测法:运用频谱分析仪(FSW43)的实时带宽(160MHz)功能捕获瞬态干扰信号特征谱
对比分析法:在屏蔽暗室内同步采集被测设备与参考接收机的解调数据包进行BER曲线拟合度分析
标准配置包含五类精密测量装置:
信号发生系统:
微波信号源(10MHz-44GHz):相位噪声≤-136dBc/Hz@20kHz偏移
矢量调制器:支持1024QAM调制格式及自定义波形导入
分析记录系统:
高精度频谱仪:分辨率带宽1Hz-50MHz可调,显示平均噪声电平≤-165dBm/Hz
逻辑分析仪:16通道同步采样率5GSa/s,协议解码支持HDLC/ARINC429总线格式
沟通检测需求:为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我们会仔细审核申请内容,与客户深入交流,精准识别样品类型、明确测试要求,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确保无遗漏。
签订协议:根据沟通确定的检测需求及商定的服务细节,为客户定制包含委托书及保密协议的个性化协议。后续检测严格依协议执行。
样品前处理:收到样品后,开展样品预处理、制样及标准溶液制备等前处理工作。凭借先进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科学严谨对待每个细节,保证前处理规范准确。
试验测试:此为检测核心环节。运用规范实验测试方法精确检测每个样品,实验设计与操作均遵循科学标准,保障测试结果准确且可重复。
出具报告:测试结束立即生成详尽检测报告,经严格审核确保结果可靠准确,审核通过后交付客户。
我们秉持严谨踏实的态度,提供高品质、专业化检测服务。服务全程可追溯,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保障客户满意度与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