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白剂检测体系包含三大核心模块:
荧光增白剂定量分析:测定OB/OB-1/KSN等常见荧光增白剂的绝对含量
化学漂白剂残留检测:包括过氧化氢、次氯酸盐等强氧化剂的痕量分析
光学性能评估:白度指数(CIE WI)、色牢度及耐候性测试
迁移特性研究:模拟实际使用条件下的物质迁移规律
毒理安全评价:皮肤刺激性、致敏性及生态毒性测试
材料类别 | 典型样品 | 关键参数 |
---|---|---|
纺织品 | 服装面料/家纺制品 | 迁移性/耐洗色牢度/APEO含量 |
塑料制品 | 食品包装/日用品容器 | 荧光物质迁移量/热稳定性 |
纸制品 | 卫生纸/食品包装纸 | 可迁移荧光物质/重金属残留 |
日化产品 | 洗涤剂/化妆品 | C.I.荧光增白剂含量/皮肤渗透性 |
建筑材料 | 涂料/装饰板材 | 耐候性/光致黄变指数 |
分光光度法(UV-Vis)
依据ISO 105-J03标准建立标准曲线,采用双光束分光系统在340-400nm波长范围进行定量分析。适用于水溶性荧光增白剂的快速筛查。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配置C18反相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采用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54nm波长下进行分离检测。检出限可达0.05mg/kg。
荧光光谱分析法
使用氙灯激发光源配合单色仪系统,在激发波长365nm、发射波长435nm条件下建立三维荧光指纹图谱。可区分不同结构型增白剂的特征峰。
加速迁移试验
参照GB 31604.25标准,采用10%乙醇溶液作为食品模拟物,在40℃条件下进行10天迁移实验。结合LC-MS/MS系统进行迁移物鉴定。
体外毒理测试
通过重组人体表皮模型(EpiSkin)进行细胞毒性评估,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致敏性测试遵循OECD 442B标准。
配备积分球附件,波长精度±0.3nm,支持反射/透射双模式测量。适用于纺织品白度指数的精确测定。
二元梯度泵系统搭配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柱温箱控温精度±0.1℃。满足GB/T 30798对塑料制品中荧光增白剂的分离要求。
150W臭氧型氙灯光源配合PMT检测器,光谱带宽1nm可调。可执行同步扫描和三维荧光光谱采集。
电喷雾离子源(ESI)配合动态多反应监测模式(dMRM),质量数范围5-2000amu。用于痕量迁移物的结构确证。
氙灯辐射强度0.35W/m²@340nm,黑板温度控制精度±1℃。符合ISO 4892-2对材料耐候性的测试要求。
沟通检测需求:为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我们会仔细审核申请内容,与客户深入交流,精准识别样品类型、明确测试要求,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确保无遗漏。
签订协议:根据沟通确定的检测需求及商定的服务细节,为客户定制包含委托书及保密协议的个性化协议。后续检测严格依协议执行。
样品前处理:收到样品后,开展样品预处理、制样及标准溶液制备等前处理工作。凭借先进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科学严谨对待每个细节,保证前处理规范准确。
试验测试:此为检测核心环节。运用规范实验测试方法精确检测每个样品,实验设计与操作均遵循科学标准,保障测试结果准确且可重复。
出具报告:测试结束立即生成详尽检测报告,经严格审核确保结果可靠准确,审核通过后交付客户。
我们秉持严谨踏实的态度,提供高品质、专业化检测服务。服务全程可追溯,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保障客户满意度与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