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项目
化学成分分析、粉末粒度分布、粉末流动性、粉末松装密度、氧含量测定、氮含量测定、碳含量测定、氢含量测定、孔隙率测定、裂纹密度统计、层间结合强度测试、残余应力分析、显微硬度测试、
拉伸强度测试、屈服强度测试、延伸率测试、断面收缩率测试、
冲击韧性测试、疲劳寿命测试、蠕变性能测试、表面粗糙度测量、尺寸精度验证、几何形貌偏差分析、熔池形貌特征统计、晶粒取向分布测定、相组成分析、元素偏析评估、热影响区表征、氧化层厚度测量、导电率测试
检测范围
钽钨合金粉末原料、钽铪合金成形件表面区域样品
检测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通过特征X射线谱测定元素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高精度定量分析痕量元素;激光粒度分析仪:基于光散射原理测量粉末粒径分布;霍尔流速计:标准化漏斗法测定粉末流动性;金相显微镜:经腐蚀处理后观察微观组织形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二次电子成像分析表面/断面特征;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解析晶粒取向与织构分布;显微CT扫描:三维重构内部缺陷空间分布;万能试验机:按标准速率加载进行
力学性能测试;纳米压痕仪:微米尺度硬度与弹性模量测量;X射线衍射仪(XRD):物相鉴定与残余应力计算;轮廓仪:接触式探针扫描获取表面粗糙度参数;三维光学扫描仪:非接触式全尺寸偏差比对;热重分析仪(TGA):高温氧化行为动态监测;四探针电阻率仪:直流法测量材料导电特性
检测标准
ASTME8/E8M-2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方法ASTME384-22材料显微硬度测试标准ISO4490:2018金属粉末流动性的测定GB/T34505-2017增材制造用金属粉末规范ASTMF3049-14增材制造金属部件无损检测指南ISO/ASTM52902:2019增材制造技术系统验收试验GB/T38978-2020增材制造金属零件孔隙特性评定ASTME407-07(2015)金属微观腐蚀方法ISO12107:2012金属材料疲劳试验统计方案GB/T10623-2008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术语
检测仪器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配备能谱仪实现微区成分分析;同步热分析仪(STA):同步测量热重与差热变化;高分辨率显微CT系统:具备亚微米级缺陷识别能力;全自动金相制样系统:包含切割镶嵌研磨抛光模块;高温蠕变试验机:可在1200℃环境下长期加载测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表面形貌重构与粗糙度分析;残余应力分析仪:基于X射线衍射法的应力梯度测量;动态疲劳试验系统:可编程载荷波形与高频循环控制;惰性气体熔融氧氮氢分析仪:精确测定气体元素含量;三维数字图像相关系统(DIC):全场应变分布非接触测量
检测服务流程
沟通检测需求:为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我们会仔细审核申请内容,与客户深入交流,精准识别样品类型、明确测试要求,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确保无遗漏。
签订协议:根据沟通确定的检测需求及商定的服务细节,为客户定制包含委托书及保密协议的个性化协议。后续检测严格依协议执行。
样品前处理:收到样品后,开展样品预处理、制样及标准溶液制备等前处理工作。凭借先进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科学严谨对待每个细节,保证前处理规范准确。
试验测试:此为检测核心环节。运用规范实验测试方法精确检测每个样品,实验设计与操作均遵循科学标准,保障测试结果准确且可重复。
出具报告:测试结束立即生成详尽检测报告,经严格审核确保结果可靠准确,审核通过后交付客户。
我们秉持严谨踏实的态度,提供高品质、专业化检测服务。服务全程可追溯,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保障客户满意度与信任度。
/d/file/p/ea/fa/14329.jpg/d/file/p/ea/fa/14329.jpg
本文链接:https://test.yjssishiliu.com/qitajiance/14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