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检测体系包含三大类共12项核心指标:
工业设备类:电动机空载功率损耗测试、压缩机容积效率测定、锅炉热效率验证
建筑系统类:HVAC系统COP值测定、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测试、照明系统功率密度验证
家电产品类:制冷设备能效比(EER)测试、待机功耗测量、变频器效率曲线分析
覆盖六大领域能源消耗系统:
工业制造领域:注塑机、空压机、热处理设备等生产装置
建筑环境领域:中央空调系统、新风机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交通运输领域:电动汽车动力总成、轨道交通牵引系统
电力设备领域:变压器空载损耗测试、配电柜功率因数校正装置
消费电子领域:变频空调、节能冰箱、LED显示设备
新能源领域: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测试、储能系统充放电效率验证
采用四类标准化测试程序:
热平衡法:依据GB/T 10820标准对锅炉热效率进行正平衡/反平衡测试
功率分析法:使用IEC 60034-30-1规定方法测量电动机输入输出功率比
示踪气体法:按ASHRAE 55标准实施建筑气密性测试计算换气次数
动态模拟法:基于ISO 16358构建系统运行模型进行全年能耗模拟分析
配置五类精密测量装置:
电能质量分析仪(Fluke 435 II):测量电压谐波畸变率(THDv)及功率因数(PF)指标
红外热像仪(FLIR T865):捕捉电气设备热点温度分布及热损失数据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HBM QuantumX):同步记录压力/温度/流量等多物理量参数
燃烧效率分析仪(Testo 330-1 LL):测定烟气中O₂/CO₂浓度计算燃烧效率值
光谱辐射计(Everfine HAAS-2000):评估照明系统光效及色温参数指标
所有测量设备均通过CNAS认证实验室年度校准,测量不确定度控制在±0.5%以内。
执行标准涵盖GB/T 15316《节能监测技术通则》、ISO 50002《能源审计规范》、EN 50598《电机系统能效评估》等28项技术规范。
典型测试流程包括预评估→基准测试→工况模拟→数据分析四个阶段,单次完整测试周期为5-15个工作日。
最终报告包含ENPI(能源绩效指标)、EUIt(单位产值能耗强度)、SEC(特定能耗系数)等关键评价参数。
测试数据可用于能源管理体系认证(ISO50001)、绿色建筑评价(LEED/BREEAM)、节能产品认证(CQC/Energy Star)等应用场景。
2023年新增电动汽车充电桩转换效率测试模块,符合NB/T 33008标准要求。
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三维能耗模型,实现虚拟仿真与实体测量的数据融合分析。
实验室环境控制达到ISO/IEC17025标准要求,温度波动±1℃,湿度偏差≤5%RH。
输出报告包含能耗基准线设定、节能潜力评估矩阵图、改进措施建议表等技术文件。
定期开展ASTM E2797标准解读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专项培训。
参与制修订JJF 1261.5《冷水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等3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关键设备配备双备份系统保障连续测试能力。
建立三级数据加密体系确保企业能耗信息安全。
量值溯源链覆盖中国计量院(NIM)至工作标准器的完整传递路径。
主要参数测量扩展不确定度均通过GUM法评定验证。
连续五年通过APLAC T073能效测试国际比对验证。
配置EnergyPlus V9.5、RETScreen Expert等专业能效分析工具。
建立行业级能耗数据库收录超过12000组典型设备能效基准值。
沟通检测需求:为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我们会仔细审核申请内容,与客户深入交流,精准识别样品类型、明确测试要求,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确保无遗漏。
签订协议:根据沟通确定的检测需求及商定的服务细节,为客户定制包含委托书及保密协议的个性化协议。后续检测严格依协议执行。
样品前处理:收到样品后,开展样品预处理、制样及标准溶液制备等前处理工作。凭借先进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科学严谨对待每个细节,保证前处理规范准确。
试验测试:此为检测核心环节。运用规范实验测试方法精确检测每个样品,实验设计与操作均遵循科学标准,保障测试结果准确且可重复。
出具报告:测试结束立即生成详尽检测报告,经严格审核确保结果可靠准确,审核通过后交付客户。
我们秉持严谨踏实的态度,提供高品质、专业化检测服务。服务全程可追溯,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保障客户满意度与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