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市场准入要求无线充电设备完成以下六类强制性检测:
射频参数测试:验证工作频率(110-205kHz/6.78MHz)、磁场强度(≤42μT)、发射功率(≤10W)符合电波法第38条第20项
电磁兼容性测试:传导骚扰(CISPR 32 Class B)、辐射骚扰(3m法)、谐波电流(IEC 61000-3-2)及电压波动测试
电气安全测试:绝缘电阻(≥100MΩ@500VDC)、耐压强度(3000VAC/1min)、接地连续性(≤0.1Ω)及温升试验(ΔT≤60K)
能效测试强>:空载功耗(≤0.5W)、传输效率(≥60%@5W)、待机唤醒时间(≤3s)
SAR测试强>:比吸收率限值1.6W/kg(1g组织平均),采用IEEE Std 1528测量规程
机械安全测试强>:异物检测(FOD)灵敏度、外壳冲击强度(IK08)、IP等级验证(至少IP4X)
适用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类设备:
Qi标准设备:符合WPC 1.3协议的5-15W无线充电底座/支架/车载充电器
非Qi标准设备强>:采用AirFuel磁共振技术的30W以上高功率充电系统
集成式设备强>:内置无线充电模块的家具类产品(办公桌/床头柜)、车载中控系统等特殊应用场景设备
特殊要求包括:支持915MHz频段的RFID充电设备需额外进行频段占用率测试;车载设备须满足VCCI CISPR 25 Class 5标准;医疗设备配套充电器需通过J-TELEC医用EMC专项认证。
传导骚扰测试强>:使用LISN在150kHz-30MHz频段采集电源端骚扰电压,依据CISPR 16-2-1进行准峰值测量
辐射骚扰测试强>:在3m半电波暗室中采用双锥天线和对数周期天线扫描30MHz-6GHz频段场强值
绝缘电阻测试强>:施加500V DC电压60秒后测量初级电路与可触及金属部件间阻值
温升试验强>:在40℃环境温度下满载运行至热平衡状态,使用红外热像仪监测线圈/PCB关键点温度
FOD检测验证强>:放置直径≥1mm的金属异物于充电区域中心,设备应在3秒内终止输出并触发声光报警
仪器类型 | 技术参数要求 | 校准规范 |
---|---|---|
频谱分析仪 | 频率范围9kHz-18GHz, DANL≤-150dBm/Hz@1GHz | ISO/IEC 17025:2017 Annex B |
EMI接收机 | CISPR 16-1-1 Class B, 20Hz-7GHz分辨率带宽6dB带宽误差≤±20% | JJF 1144-2018 |
网络分析仪 | S21动态范围≥120dB@100kHz, 端口阻抗50Ω±1% | TSC5121A校准程序 |
耐压测试仪 | AC 0-5kV连续可调, 击穿电流分辨率0.01mA, ±3%精度 | IEC 61010-2-034:2021 |
SAR测试系统 | 组织模拟液介电常数εr=41.5±5%, σ=0.97±0.15S/m@150kHz | IEEE 1528-2013 Annex F |
三维磁场探头组 | 频率响应100Hz-30MHz, 各向同性误差≤±0.5dB, ±3%线性度误差 | AAMI PC69:2007(R2018) |
环境试验箱强>: -40℃~+150℃温变速率≥5℃/min, RH控制精度±2%RH@25℃,符合IEC60068-2系列标准验证要求。
数字功率计/强>:基本精度±(0.05%读数+0.05%量程),采样率≥200kS/s,支持PWM波形真有效值测量。
TEM小室/强>:工作频率DC-200MHz,特性阻抗50Ω±5%,驻波比≤1.3:1。
介质强度分析仪/强>:可编程斜坡电压(10V/s~500V/s),漏电流测量范围0.1μA~20mA。
注:所有仪器须通过日本计量法第134条规定的定期检定要求,校准证书有效期不得超过12个月。涉及辐射测量的设备需每季度进行场地验证(SVF≥80%)。
* SAR测试需使用经PMDA备案的特定解剖学模型(头部/躯干)
* EMC暗室需取得VCCI注册编号并定期参加ILAC互认比对试验
* FOD检测须采用JIS C 9335-2-6规定的标准金属试样组
关键方法学依据: 1. MIC Ordinance No.88 Article 14 (无线电设备技术基准) 2. J62368-1:2020 (音视频及ICT设备安全要求) 3. JIS C 61000-4-3:2021 (辐射抗扰度试验) 4. JEITA RC-9141B (Qi设备互操作性规范) 5. J-MOSS指令 (有害物质限制特别条例) 6. JIS Z 2801:2010 (抗菌加工制品试验法) 7. JIS C 6950:2022 (无线电力传输系统能效评价方法) 8. JIS X 0129-1:2019 (产品环境适应性试验通则) 9. JIS Q 3014:2018 (网络安全功能评价基准) 10. JIS C 0364-7-702:2023 (车载设备特殊环境试验)
认证流程关键节点: ①型式试验报告有效期:自签发日起36个月 ②技术文档保存期限:产品停产后10年 ③工厂审查周期:首次认证后每24个月 ④标志使用规范:技适マーク尺寸≥5mm ⑤变更申报要求:关键元器件更换需提前30日报备
合规性建议: 1.线圈绕制工艺需满足JIS H 3110磷青铜带材规范 2.PCB基材应通过UL94 V-0级阻燃认证 3.磁性材料需提供居里温度点实测报告 4.散热设计应保证外壳表面温升ΔT≤35K 5.Firmware版本管理需建立追溯机制
技术文档清单: ①电路原理图及BOM表(含IC型号/制造商) ②天线增益方向图及SAR评估报告 ③塑料件材质证明(REACH SVHC含量声明) ④EMC对策元件规格书(滤波器/磁环等) ⑤用户手册日文版(含警告标识及安装说明)
2024年度法规更新要点: ①新增13.56MHz频段设备杂散发射限值要求 ②修订锂电池组UL1642测试项目至第6版 ③强制实施JIS C 6950能效分级制度 ④扩大PSE菱形标志适用范围至30W以上设备
典型不符合项分析: 案例1:因使用未认证的NTC热敏电阻导致绝缘耐压试验失败 案例2:PCB爬电距离不足引发漏电流超标 案例3:FOD算法未识别非铁磁性金属导致功能安全缺陷 案例4:EMI滤波器接地不良造成传导骚扰余量不足
技术要点总结: ①线圈Q值应控制在80±10以确保传输效率 ②屏蔽罩开口尺寸需满足λ/20波长原则 ③PWM频率避开150kHz-30MHz敏感频段 ④散热片与初级线圈间距≥3mm防电弧放电
行业动态: ①2024年Q2起实施无线充与移动电源联合认证制度 ②MIC拟将6.78MHz ISM频段功率上限提升至45W ③JEITA正在制定多设备同时充电互操作性标准
参考文件: ・総務省令第八十八号「無線設備規則」 ・経済産業省告示第二百五十六号「電気用品の技術上の基準を定める省令」 ・JATE審査要領第38号「非接触給電装置の試験方法」
沟通检测需求:为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我们会仔细审核申请内容,与客户深入交流,精准识别样品类型、明确测试要求,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确保无遗漏。
签订协议:根据沟通确定的检测需求及商定的服务细节,为客户定制包含委托书及保密协议的个性化协议。后续检测严格依协议执行。
样品前处理:收到样品后,开展样品预处理、制样及标准溶液制备等前处理工作。凭借先进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科学严谨对待每个细节,保证前处理规范准确。
试验测试:此为检测核心环节。运用规范实验测试方法精确检测每个样品,实验设计与操作均遵循科学标准,保障测试结果准确且可重复。
出具报告:测试结束立即生成详尽检测报告,经严格审核确保结果可靠准确,审核通过后交付客户。
我们秉持严谨踏实的态度,提供高品质、专业化检测服务。服务全程可追溯,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保障客户满意度与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