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指数测试主要包含以下核心检测项目:
1.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测定单位时间内通过规定模口的聚合物质量,单位为g/10min。该参数直接反映材料在熔融状态下的流动特性。
2. 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通过测量熔体体积流量计算得到的流动性能指标,单位为cm³/10min。适用于密度差异较大的材料体系比较。
3. 流动比测定:通过不同负荷条件下的MFR比值分析材料剪切敏感性,评估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流变行为。
4. 热稳定性测试:通过连续多次测量考察材料在高温下的降解特性,记录MFR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5. 负荷敏感性分析:采用多级负荷测试研究材料对剪切速率的响应特性,为模具设计和工艺参数设定提供依据。
本测试适用于以下材料体系:
1. 通用热塑性塑料: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等基础树脂及其改性材料。
2. 工程塑料:涵盖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等高性能聚合物。
3. 热塑性弹性体:TPE、TPU等兼具橡胶弹性和塑料加工特性的材料体系。
4. 复合材料:玻纤增强、矿物填充等改性材料的流动特性评估。
5. 再生塑料:对回收料进行加工性能评价和质量分级。
6. 母粒及添加剂体系:色母粒、功能母粒的载体树脂流动性验证。
标准测试流程包含以下关键步骤:
1. 试样预处理:依据材料标准进行干燥处理(如PE需105℃干燥1小时),消除水分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2. 仪器预热:将料筒温度升至规定值(典型范围190-300℃),温度波动控制在±0.5℃以内。
3. 装料压实:将4-5g试样分次装入料筒并施加适当压力排除气泡,总装料时间不超过1分钟。
4. 恒温平衡:装料完成后保持4分钟温度平衡时间,消除热历史差异。
5. 负荷施加:根据标准选择砝码重量(常用2.16kg、5kg),启动计时器记录挤出物质量。
6. 切割取样:当活塞杆下移至标定位置时开始取样,间隔时间根据流速调整确保取样量在0.5-1.5g之间。
7. 结果计算:至少取3个有效样品的平均值计算MFR/MVR值,单个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偏差不得超过10%。
标准熔融指数仪由以下核心组件构成:
1. 加热系统:采用PID温控的金属合金料筒,工作温度范围50-400℃,控温精度±0.2℃。
2. 活塞组件:包含直径9.55±0.02mm的硬化钢活塞杆和配套导向装置,表面粗糙度Ra≤0.4μm。
3. 口模组件:硬质合金制造的标准口模(长度8.000±0.025mm,内径2.095±0.005mm)。
4. 负荷系统:砝码组合满足ASTM D1238规定的325g至21.6kg负荷范围。
5. 切割装置:配备自动定时切割器或手动切割刀片保证取样时间精度±0.1s。
6. 测量系统:高精度电子天平(分辨率0.0001g)和位移传感器(精度±0.01mm)。
7. 安全防护:配备隔热罩和紧急制动装置,符合ISO 1133-2011安全规范要求。
仪器需定期进行计量校准,包括温度系统验证(使用标准铂电阻温度计)、负荷精度校验(采用Class F1级砝码)和口模尺寸复检(三坐标测量仪)。日常维护应重点清洁料筒内壁残留物并检查活塞杆磨损情况
沟通检测需求:为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我们会仔细审核申请内容,与客户深入交流,精准识别样品类型、明确测试要求,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确保无遗漏。
签订协议:根据沟通确定的检测需求及商定的服务细节,为客户定制包含委托书及保密协议的个性化协议。后续检测严格依协议执行。
样品前处理:收到样品后,开展样品预处理、制样及标准溶液制备等前处理工作。凭借先进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科学严谨对待每个细节,保证前处理规范准确。
试验测试:此为检测核心环节。运用规范实验测试方法精确检测每个样品,实验设计与操作均遵循科学标准,保障测试结果准确且可重复。
出具报告:测试结束立即生成详尽检测报告,经严格审核确保结果可靠准确,审核通过后交付客户。
我们秉持严谨踏实的态度,提供高品质、专业化检测服务。服务全程可追溯,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保障客户满意度与信任度。